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 视觉偏好法
答案: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 知觉整合能力
答案: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3. 感知运动图式
答案: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 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4. “妈妈语”
答案: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其特征是: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
5. 1. 视觉悬崖是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婴儿 发展的经典实验设计。
A. 视觉
B. 听觉
C. 深度知觉
D. 感觉
6. 在婴儿期就己经出现了, 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A. 回忆,再认
B. 记忆,再现
C. 再现,再认
D. 再认,回忆
7. 18—24个月时,婴儿能逐渐理解,即便看不到妈妈,妈妈也存在,只是他不知道她在哪里。说明这时婴儿获得了 。
A. 客体永久性
B. 守恒
C. 自我中心
D. 前概念性
8. 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研究。
A. 黄花与花的实验
B. 守恒实验
C. 视觉悬崖实验
D. 三山实验
9. 3-4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小草被踩了会疼的,布娃娃有一天也会睁开眼睛叫妈妈了。幼儿由己推人,由人推物,世间万物都具有了生命。这一现象说明处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具有 的特点。
A. 自我中心性
B. 前概念性
C. 泛灵论
D. 直觉思维
10. 皮亚杰用著名的守恒任务来研究幼儿的 。
A. 自我中心
B. 直觉思维
C. 客体永久性
D. 分类能力
11. 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奶”代表着“我要喝奶”,因此我们称之为“ ”。
A. 简单句
B. 被动言语
C. 主动言语
D. 单词句
12. 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浩浩(4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 。
A. 词汇量的变化
B. 自我中心的特点
C. 词义的过度扩张
D. 词义的过度缩小
13. “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幼儿在亲吻妈妈时会说:“亲亲妈妈”,而当要求妈妈抱她时,她会说:“妈妈抱”。 这种句子被称为“ ”。
A. 单词句
B. 电报句
C. 简单句
D. 复合句
14. 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如认读半边字的现象,如把“倩”读成“青”,这些都反映了学前儿童书面语言习得过程中的 现象。
A. 过度规则化
B. 自我中心的特点
C. 词汇的过度扩张
D. 词汇的过度缩小
15. 认为人类大脑中天生有一个“语言获得装置”(简称LAD),这个装置就像一个能够学习英语或日语或汉语或其他语言的电脑程式。幼儿听到的语言,经由“语言获得装置”的处理,就会产生一套适用于母语的规则。这是 的观点。
A. 巴甫洛夫
B. 斯金纳
C. 班杜拉
D. 乔姆斯基
16. 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 。
A. 扩充
B. 重新塑造
C. 澄清问题
D. 重复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7. 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18. 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19. 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6分,共32分)
20. 8个月的拉拉饿了,妈妈还没回来,拉拉开始哭闹,爸爸就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拉拉安静下来,可是3分钟后他又开始哭闹,爸爸就换了贝多芬的《命运》,拉拉又安静下来。请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概念解释拉拉的反应。
21. 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三岁:我不会抢。我大方,哥哥小方。五岁: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三岁:我大方。我的方好大好大。五岁:我的方比你的大。三岁:我的方更大。五岁:我的方最大。三岁:我的方最最大。试以这两个幼儿的语言发展为例说明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方面。
国家开放大学国开电大《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三答案最新答案
随机题搜索: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