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答案社会心理学(浙江大学) 最新答案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5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被认为通过影响人的认知和情感过程从而影响社会行为的是( )
选项:
A:社会情境

B:人际交往

C:社会态度

D:群体心理

答案: 【社会情境

2、判断题:
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情境对人的认知、情绪与行为的影响。(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单选题:
弗洛伊德﹒奥尔波特在1924年出版了著作( ),这本书展示了属于心理学范畴的,而非社会学范畴的科学的社会心理学。
选项:
A:《社会认知》

B:《民族心理学》

C:《梦的解析》

D:《社会心理学》

答案: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这一学习机制。
选项:
A:观察

B:强化

C:模仿

D:联想

答案: 【联想

2、多选题:
以下哪些过程体现的是正强化?( )
选项:
A:妈妈如果毛毛期末成绩提高就奖励他一次旅游,但毛毛最近养成了晚上熬夜看小说的习惯,妈妈发现后决定取消给毛毛的奖励,毛毛为了妈妈承诺的旅游努力学习并改掉了看小说的习惯。

B:小张不喜欢做家务,妈妈承诺只要他周六完成作业就不让他做家务,小张开始努力写作业。

C:老师表扬了打扫卫生的小林,小林非常高兴决定以后要勤奋地打扫卫生。

D:小李画的简报被老师偶然看到,老师表扬了小李,之后小李会经常拿自己画的简报给老师看。

答案: 【老师表扬了打扫卫生的小林,小林非常高兴决定以后要勤奋地打扫卫生。
;小李画的简报被老师偶然看到,老师表扬了小李,之后小李会经常拿自己画的简报给老师看。

3、判断题:
3、米德的自我理论认为,自我形成过程可分为模仿、玩耍和学习三个阶段。(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4、判断题:
4、实验法是可以得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判断题:
人们利用特有的理解符号的能力与其他人进行互动的过程称为符号互动。(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人们对某一客体或事件的心理表征的抽象程度称为( ),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表征理论。
选项:
A:自我概念

B:隐喻

C:解释水平

D:心理距离

答案:

2、单选题:
具身认知是一种自动化加工,它是指我们的( )会影响我们的想法、情绪、决策和行为。
选项:
A:动机

B:精神状态

C:意识

D:身体经验

答案:

3、多选题:
下述事件中,( )可能是人们使用代表性启发式的结果。
选项:
A:在购买彩票时,彩票中头奖后人们更愿意到销售这种彩票的商店购买彩票

B:你可能会忘记曾经借过朋友的钱,却不容易忘记朋友向你借的钱

C:在重复抛掷一个硬币时,如果连续多次抛出正面朝上,人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下一次抛出反面朝上的概率更高

D:婴幼儿的出生率,如果你分别咨询了幼儿园老师和在校学生,幼儿园老师可能会给出更高的估计

答案:

4、判断题:
自动化加工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联结的或冲动的行为方式,往往意味着缺乏准确性。(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5、判断题:
社会认知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客观建构过程。(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责任感的判断,常会影响他对中层管理者的决策力和领导力的评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选项:
A:宽容误差

B:严格误差

C:趋中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

2、单选题:
人们有时候认为他人会做出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行为选择,这可能是因为( )。
选项:
A:虚假一致效应

B:自利归因效应

C:行为者-观察者偏差

D:自我服务偏差

答案:

3、判断题:
在社会知觉过程中,言语线索总是比非言语线索提供更多的真实信息。(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4、判断题:
如果我们得知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是因为志愿者活动对其获得奖学金有利,就不会推论其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时候我们采用了归因的折扣原则。(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多选题:
韦纳的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型涉及原因的( )维度。
选项:
A:可控性

B:一致性

C:稳定性

D:内外因

答案: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恐惧管理理论的理论假设有( )。
选项:
A:自我决定论

B:社会比较理论

C:焦虑缓冲假说

D:社会计量理论

答案:

2、单选题:
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并不总是准确的,而是存在着积极的、有偏差的自我评价,( )就是这种典型的现象。
选项:
A:超出平均水平效应

B:霍桑效应

C:晕轮效应

D:反射效应

答案:

3、多选题:
自我概念包括( )。
选项:
A:个体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自我

答案:

4、多选题:
自我提升策略包括( )
选项:
A:自我肯定

B:自我评价维持策略

C:自我服务偏差

D:自我证实

答案:

5、判断题:
生活中很多人在做错事后倾向于作内在归因。(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文天祥重视国家超过自己的生命,这表明了他对国家态度的( )。
选项:
A:向中度
B:外显度

C:深度
D:强度
答案:

2、单选题:
根据科尔曼的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 )是态度形成的开始阶段。
选项:
A:认同
B:产生动机

C:内化
D:顺从
答案:

3、判断题:
情感成分是态度的关键。(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4、判断题:
减少认知失调方法中的增加认知是指增加可能的选择来减少认知失调。(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多选题:
人们对沟通者的喜好程度影响着态度改变,其中沟通者的( )会影响听众的喜好程度。
选项:
A:外表吸引力

B:相似性

C:专业性

D:可爱度

答案: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根据关系理论模型,( )型的人际关系中资源的交换和分配基于公平原则。
选项:
A:权威等级关系

B:共有共享关系

C:平等匹配关系

D:市场定价关系

答案:

2、单选题:
广告商经常利用( ),力图让一个产品在广告中频繁出现,人们就更有可能逐渐对该产品形成积极的情感。
选项:
A:曝光效应

B:强化理论

C:学习理论

D:接近原则

答案:

3、判断题:
在一段感情发展的早期,伴侣之间的激情之爱更多,之后会慢慢减退,而伴侣之间深厚的亲密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4、判断题:
根据关系理论模型,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可以同时存在两种社会关系类型。(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多选题:
容貌之所以会影响人际吸引,可能原因在于( )。
选项:
A:晕轮效应

B:辐射效应

C:互惠原则

D:得失效应

答案: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位善良的环卫工人没留下任何身份信息就捐了巨款,你觉得( )最适合用来描述该行为。
选项:
A:利他行为

B:鼓励行为

C:助人行为

D:分享行为

答案:

2、单选题:
在紧急情境中如果现场没有领导者,人们的救助责任趋向分散时可能出现( )。
选项:
A:霍桑效应

B:旁观者效应

C:登门槛效应

D:刺激过载效应

答案:

3、判断题:
多数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对所见所闻建构出一个日常化的解释而非高度异常的解释。(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4、判断题:
助人行为威胁了受助者的自尊,因而受助者抗拒寻求帮助,这可以用抗拒理论来解释。(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5、单选题:
“老师耐心地教导学生,医生即使疲倦仍坚持拯救病人”等亲社会行为主要体现的是( )。
选项:
A:社会互动规范

B:社会责任规范

C:社会公平规范

D:互惠规范

答案: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下列( )属于亲社会的侵犯行为。
选项:
A:警察为解救人质而击毙歹徒

B:打架斗殴

C:人身侵犯

D:暴力杀人

答案:

2、多选题:
侵犯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可以根据( )机制习得侵犯行为。
选项:
A:模仿

B:强化

C:迁移

D:镜像

答案:

3、多选题:
下列对侵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根据侵犯行为是否违背社会规范,侵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反社会的侵犯行为、亲社会的侵犯行为、被认可的侵犯行为。

B:只有受害者有着避免侵犯行为的动机时,针对受害者的行为才是侵犯行为。

C:侵犯是一种行为方式,而不是一种情绪、需要或态度。

D:根据侵犯行为的目的不同,侵犯可以分为言语侵犯和动作侵犯。

答案:

4、判断题:
按照弗洛伊德观点,侵犯的发起只存在于个体的内部,并不依赖外部事件。(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判断题:
宣泄对于减少侵犯行为的效应是长期的。(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以下属于谢利夫从众实验(Sherif, 1935)的发现是 ( )
选项:
A:群体规范一经形成,就会难以改变

B:被试在超过1/3的次数里附和了群体的错误观点,即使他们知道群体是错误的

C:群体规模越大,从众行为越多

D:当面对群体一致的错误观点时,只有1/4被试能够坚持自己的正确回答

答案:

2、单选题:
顺从策略中的“得寸进尺”技术又叫( )
选项:
A:折扣技术

B:登门槛技术

C:滚雪球技术

D:门面技术

答案:

3、多选题:
依从来源于的群体压力的特征是( )
选项:
A:间接的

B:外在的

C:内隐的

D:直接的

答案:

4、判断题:
小芳在两个朋友的请求下同意和她们一起去看电影,这一过程体现的是从众行为。(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判断题:
门面技术是指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马上提出一个小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小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群体的大小是相对的,有时候会难以做出鉴定区分。因此,研究者通过( )区分小型群体和大型群体。
选项:
A:群体的大小

B:成员之间是否存在地位差异

C:有无固定目标

D:直接或间接的沟通方式

答案:

2、单选题:
群体极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
选项:
A:群体讨论将缩小群体成员最初的风险偏好

B:群体讨论将使群体更加愿意冒险

C:群体讨论将放大群体成员最初的风险偏好

D:群体讨论将使群体更加倾向保守

答案:

3、多选题:
群体绩效与群体有效性的关系是( )。
选项:
A:群体有效性是更宏观的概念

B:群体绩效是更加宏观的概念

C:群体有效性是群体绩效的重要指标

D:群体绩效是群体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答案:

4、多选题:
下述沟通网络中,哪些是集中化的组织方式?( )
选项:
A:链式

B:Y式

C:圆周式

D:轮式

答案:

5、判断题:
根据群体对个体的重要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主要群体与次要群体。(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两个人在公交车上同时发现一个空位,互不相让进而发生冲突。这两个人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 )?
选项:
A:观念分歧

B:缺乏沟通

C:竞争稀缺资源

D:错误归因

答案:

2、单选题:
以下哪项是对针锋相对策略的描述?( )
选项:
A:当对方背叛时仍选择合作来感化对方以求得合作

B:即使对方没有背叛,己方也可以不时采取背叛以获得更大利益

C:一开始无论对方是谁,己方均采用背叛

D:一旦对方背叛则采取背叛加以惩罚

答案:

3、判断题: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消极互惠信念不利于合作的形成。(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4、判断题:
在囚徒困境中,驱使囚犯坦白的动机是竞争动机。(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多选题:
《钱塘老娘舅》是浙江电视台的一档民间纠纷调解栏目。节目从民间寻找热心公正、敢于直言的“老娘舅”,凭借其质朴的市井语言为老百姓化解矛盾。“老娘舅”能够解决冲突的原因可能是( )。
选项:
A:“老娘舅”在百姓心目中是客观、中立的代表,相信他能帮助各方澄清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B:“老娘舅”可以使双方在不失面子的情况下做出让步,从而解决纠纷。

C:《钱塘老娘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可以使协商过程透明化、公开化,因此人们会认为协商更公平、公正。

D:“老娘舅”作为介入的仲裁者,有权力在听取双方意见后给双方最终解决方法,帮助达到公正的解决方案。

答案:

0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开放大学课程作业代写,有需要扫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