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对照相技术的发明具有重要贡献的发明家——尼埃普斯与达盖尔均来自( )国
选项:
A:德国
B:法国
C:瑞典
D:英国
答案: 【法国】
2、单选题:
1882年法国人( )发明了摄影枪,摄影枪较之那些箱式照相机,更轻、更小、更易管理。
选项:
A:艾瑞克
B:马莱
C:布列松
D:特吕弗
答案: 【马莱】
3、单选题:
爱迪生实验室所推出的电影是通过( )来观看的,1894年4月14日,在纽约市百老汇首次面向公众展示。
选项:
A:幻灯机
B:放映机
C:投影仪
D:活动视镜
答案: 【活动视镜】
4、单选题:
( )年12月28日晚上,卢米埃尔的电影放映机第一次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售票公映。
选项:
A:1898
B:1892
C:1895
D:1893
答案: 【1895】
5、单选题:
1896年,梅里埃采用停机再拍的手段,摄制了影片( )。该片长度只有一分十一秒,为观众展现了魔术一般的幻觉。
选项:
A:《贵妇人的失踪》
B:《党同伐异》
C:《海底两万里》
D:《奇幻森林》
答案: 【《贵妇人的失踪》】
6、单选题:
“10分钟营救”是格里菲斯的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其采用了( )的剪辑手法。
选项:
A:平行蒙太奇
B:象征蒙太奇
C:错觉蒙太奇
D:积累蒙太奇
答案: 【平行蒙太奇】
7、单选题:
前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罢工》于1925年上映。片中,爱森斯坦采用( )的剪辑手法,将把隐藏在工人里的奸细,同猫头鹰、虎头狗的镜头穿插起来,以此将那些奸细比作灭绝人性的禽兽,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选项:
A:象征蒙太奇
B:对比蒙太奇
C:叫板蒙太奇
D:因果蒙太奇
答案: 【象征蒙太奇】
8、单选题:
法国导演特吕弗的作品《四百下》直接实践了巴赞的电影理论,成为电影( )的典型代表。
选项:
A:新浪潮运动
B:左岸派运动
C:先锋派运动
D:新现实主义运动
答案: 【新浪潮运动】
9、单选题:
1913年9月底,由导演张石川和编剧郑正秋合作拍摄的影片( )首映,这是我国第一部国产故事片。
选项:
A:《火烧红莲寺》
B:《空谷兰》
C:《啼笑姻缘》
D:《难夫难妻》
答案: 【《难夫难妻》】
10、单选题:
1948年夏天,著名电影导演费穆以华艺影片公司的名义邀请梅兰芳担任主角拍摄了第一部国产彩色电影——戏曲片( )。
选项:
A:《香雪海》
B:《城市之夜》
C:《生死恨》
D:《斩经堂》
答案: 【《生死恨》】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下列陈述中不是远景镜头主要作用的是
选项:
A:奠定基调
B:引发思考
C:交代环境
D:展现人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 【展现人与环境的关系】
2、单选题:
通常,在影片的结尾,远景镜头起到的作用是( )
选项:
A:引发思考
B:奠定基调
C:展现人与环境的关系
D:交代环境
答案: 【引发思考】
3、单选题:
全景镜头主要用来展现( )
选项:
A:对话
B:人物
C:人与环境的关系
D:环境
答案: 【人与环境的关系】
4、单选题:
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是( )
选项:
A:近景
B:全景
C:远景
D:中景
答案: 【中景】
5、判断题:
推镜头能把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顺应了观众自主视点的选择。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6、单选题:
与推正好相反,拉镜头是变动镜头( ),使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由近变远,由局部变全体地过程。
选项:
A:大小
B:焦距
C:光圈
D:快门
答案: 【焦距】
7、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侧面镜头主要作用的一项是:
选项:
A:交代运动姿态
B:交代侧面形象
C:突出细微表情
答案: 【突出细微表情】
8、单选题:
能够形成审视和批判感觉的镜头是:
选项:
A:背面镜头
B:仰拍镜头
C:俯拍镜头
D:平拍镜头
答案: 【俯拍镜头】
9、单选题:
下列使用了主客观镜头的影片是( )
选项:
A:《火车到站》
B:《祖母的放大镜》
C:《工厂的大门》
D:《婴儿喝汤》
答案: 【《祖母的放大镜》】
10、单选题:
一些影片通过( )来改变前景和背景的相对清晰程度,进一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强化前景和背景的联系。
选项:
A:散焦
B:虚焦
C:移焦
D:追焦
答案: 【移焦】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下列陈述中不是远景镜头主要作用的是
选项:
A:展现人与环境的关系
B:奠定基调
C:引发思考
D:交代环境
答案:
2、单选题:
通常,在影片的结尾,远景镜头起到的作用是( )
选项:
A:交代环境
B:奠定基调
C:展现人与环境的关系
D:引发思考
答案:
3、单选题:
全景镜头主要用来展现( )
选项:
A:人物
B:对话
C:环境
D:人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
4、单选题:
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是( )
选项:
A:近景
B:中景
C:远景
D:全景
答案:
5、判断题:
推镜头能把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顺应了观众自主视点的选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6、单选题:
与推正好相反,拉镜头是变动镜头( ),使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由近变远,由局部变全体地过程。
选项:
A:光圈
B:快门
C:大小
D:焦距
答案:
7、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侧面镜头主要作用的一项是:
选项:
A:突出细微表情
B:交代侧面形象
C:交代运动姿态
答案:
8、单选题:
能够形成审视和批判感觉的镜头是:
选项:
A:背面镜头
B:俯拍镜头
C:仰拍镜头
D:平拍镜头
答案:
9、单选题:
下列使用了主客观镜头的影片是( )
选项:
A:《火车到站》
B:《祖母的放大镜》
C:《工厂的大门》
D:《婴儿喝汤》
答案:
10、单选题:
一些影片通过( )来改变前景和背景的相对清晰程度,进一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强化前景和背景的联系。
选项:
A:散焦
B:追焦
C:虚焦
D:移焦
答案: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动作剪辑把复杂的动作分解为多个镜头来拍摄,从而增加了动作表演的难度。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2、多选题:
动作剪辑的主要作用包括( )
选项:
A:增加动作的流程性
B:简化表演和拍摄
C:强化及突出动作
D:实现场景间接应
答案:
3、单选题:
动作剪辑的技巧之一就是让每个镜头里包含( ),从而使得动作更为干净、利落。
选项:
A:连续动作
B:一个动作
C:多个动作
答案:
4、单选题:
下列剪辑手法中能够用来避免“跳镜”现象的是( )
选项:
A:在动作进行之中切换镜头
B:在动作结束后切换镜头
C:在动作进行之前切换镜头
答案:
5、判断题:
跳镜画面容易使得观众从影片中脱离出来,所以通常应该尽量避免。但部分影片为增强节奏感,会主动采用跳镜。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6、单选题:
( )是指屏幕中静态主体之间的连接线。
选项:
A:视线方向轴线
B:运动轴线
C:关系轴线
答案:
7、单选题:
合理“越轴”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利用( )来交代“越轴过程”,使观众清晰认识到视角变化的原因。
选项:
A:场景的变化
B:摄像机镜头的移动
C:人物的移动
答案:
8、单选题:
合理“越轴”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在两个主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有运动主体( )的镜头,利用这一动作合理越轴。
选项:
A:停止当前运动
B:改变运动方向
C:维持原方向运动
答案:
9、单选题:
合理“越轴”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利用( )将越轴镜头间隔开来,缓和越轴镜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跳跃。
选项:
A:中性镜头
B:移焦镜头
C:前景镜头
D:背景镜头
答案:
10、判断题:
利用主观镜头来衔接两个主体位置关系颠倒的镜头画面能够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能缓解跳轴的冲突。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从来源看,影视中的声音主要有人声、( )和音乐三种类型。
选项:
A:独白
B:器乐
C:对话
D:音响
答案:
2、判断题:
人声是影视中各类人物的话语声音,这些声音既可以属于画面中出现的人物,也可以属于画面中并未出现的人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3、多选题:
音响,是指在影视片中作为背景出现的各种声音效果,如( )等。
选项:
A:动作音响
B:特殊音响
C:自然音响
D:机械音响
答案:
4、判断题:
后期配音给影视的拍摄制作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单选题:
( )拍摄又称越肩拍摄,就是摄像机透过一个人的肩膀去拍另外一个人物的表情。
选项:
A:外反打
B:正反打
C:越轴
D:跳镜
答案:
6、单选题:
( )是指那些具有现实来源,但却经过了一定调整处理的声音。
选项:
A:现实音响
B:表现性音响
C:超现实音响
答案:
7、多选题:
影视音响具有重要的戏剧作用,主要包括( )
选项:
A:刻画人物心理
B:烘托环境氛围
C:增强真实感
D:延展画面空间
答案:
8、单选题:
影片《巴顿芬克》中,男主角看着室内墙壁上挂着的加利福尼亚女孩在海滩上晒日光浴的画,画面外则传出海浪的声音,此处海浪的作用是:( )
选项:
A:延展画面空间
B:增强真实感
C:刻画人物心理
D:烘托环境氛围
答案:
9、判断题:
在影片中声画是完全同步的,不会出现声画异步的现象。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10、单选题:
( )的主要作用是把前后两个场景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得场景间的过度更为简洁和流畅。
选项:
A:声音先入剪辑
B:声音滞后剪辑
答案: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通常影视时间可以从放映时间也称为( )、叙述时间也称为( )和心理时间也称为( )三个维度来理解。
选项:
A:物理时间 故事时间 感受时间
B:故事时间 感受时间 物理时间
C:故事时间 物理时间 感受时间
D:物理时间 感受时间 故事时间
答案:
2、单选题:
《铁道游击队》一片中,导演利用将战前的训练环节和实战的检验环节紧密的连接起来,采用的时空压缩手法是( )
选项:
A:相似镜头
B:错觉转场
C:借物暗示
答案:
3、判断题:
《公民凯恩》一片中,导演通过春夏秋冬的四季服饰,暗示出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变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4、单选题:
线性时空叙事过于模式化、单一化的缺陷在下列哪种情境下最为突出
选项:
A:电影的中心议题主要在对于故事本身的叙述
B:电影的中心议题是对人类生活及社会状况的反思和评价
答案:
5、单选题:
电影《公民凯恩》包含了多个相对独立的叙述时空,但都指向同一个主体人物,这采用了( )
选项:
A:交错式时空结构
B:拼帖式时空结构
C:套层式时空结构
答案:
6、判断题:
交错式时空结构通常包含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叙述时空。不同叙述时空中所呈现的内容并不具有情节上的连贯性,但彼此间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能存在矛盾。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7、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套层时空结构的影片是:( )
选项:
A:《如果.爱》
B:《改编剧本》
C:《夺命金》
D:《法国中尉的女人》
答案:
8、单选题:
在电影《阮玲玉》中,一方面,张曼玉饰演阮玲玉,重现着阮玲玉当年的生平经历,另一方面,张曼玉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电影人对民国时期影星阮玲玉的个人遭遇又有着自己的认识。这属于( ):
选项:
A:交错式时空结构
B:线性时空结构
C:套层式时空结构
D:拼帖式时空结构
答案:
9、单选题:
下列影片中同样具有鲜明的“拼贴”烙印的是( )
选项:
A:《重庆森林》
B:《山楂树之恋》
C:《我的父亲母亲》
D:《生死时速》
答案:
10、判断题:
在拼帖式时空结构里,不同叙述时空间的转换都通过偶然性、或任意的拼接来完成。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