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答案社会心理学(山东联盟—济宁医学院)最新答案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15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1924年,(    )发表了《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科学社会心理学的正式形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选项:
A:麦孤独
B:罗斯
C:奥尔波特
D:冯特
答案: 【奥尔波特】

2、判断题:
社会心理学研究要考虑社会情境的作用。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3、判断题: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判断题: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通常以个体变量作为分析的重点。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5、判断题:
社会心理学研究以人为研究对象,需要特别注意研究的伦理性原则。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社会化的目的是(     )。
选项:
A:约束个体的行为
B:有助于社会成员的互动

C:适应社会的变化
D: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
答案: 【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

2、判断题:
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终身持续性。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单选题:

引导个体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为未来角色和社会生活做准备的社会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   )。

选项:
A:早期社会化
B:发展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答案: 【预期社会化】

4、判断题:
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对于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是不同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5、单选题:
科尔伯格根据(       )故事的研究,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选项:
A:生活道德
B:生活

C:道德两难
D:临床
答案: 【道德两难】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自我意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提出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2、单选题:
(     )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伴随着自我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选项:
A:自我认识
B:自我控制
C:自我感觉
D:自我体验

答案:

3、单选题: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

选项:
A: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答案: 【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4、判断题:

“我的能力很强”,这是对心理自我的描述。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5、判断题:

“我是XX班级的一员”,这是对个体社会自我的描述。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借助他人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来获得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2、单选题: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

选项: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马太效应
答案:

3、单选题:
洛钦斯实验证明了(     )对社会认知的重要影响。
选项: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光环效应
答案:

4、判断题:
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性因素。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判断题:
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认为,人们会考虑行为者、刺激物与环境背景三方面的因素进行归因。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6、判断题:
根据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当一致性信息高,一贯性信息高,区别性信息低时,可以归因为行为者。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     )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稳定的内在心理反应倾向。
选项:
A:态度
B:情绪
C:动机
D:归因
答案:

2、单选题:
当态度的三种成分发生矛盾时,(    )的作用较大。
选项:
A:认知
B:行为
C:情感
D:行为意向
答案:

3、判断题:
态度形成理论——认知平衡理论,又被称为ABC模型。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4、判断题:
一名小学生看到因为闯红灯而造成的悲剧,自愿改变自己的态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体现了态度形成的服从阶段。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5、判断题:
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费斯汀格,他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由若干认知元素组成。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小明努力学习是为了让爸爸给他买喜欢的游戏机,小明学习的动机是一种外在动机。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2、单选题:
按照布鲁纳的观点,内在动机不包括下列哪个?(    )
选项:
A:好奇的内驱力

B:自尊的内驱力
C:互惠的内驱力

D:好胜心
答案:

3、判断题: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利他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强化、观察的重要性。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4、判断题:
正当防卫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5、判断题:
挫折-攻击说认为攻击总是挫折的结果。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人际关系可以反应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距离的远近。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2、判断题:
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中,认知成分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3、判断题:
人们通常喜欢能力强、但有点小缺点的人,这是因为犯错误效应。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4、多选题:
为什么漂亮更容易增加人际吸引?
选项:
A:犯错误效应

B:光环效应
C:晕轮效应
D:漂亮的辐射效应
答案:

5、判断题:
相似性可以增加人际吸引,比如“在外我们更愿意去认识老乡”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有些商人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会雇佣“托儿”来达到商品促销的目的,这是利用了人们的(    )心理?
选项:
A:

依从

B:

服从

C:

从众

D:

顺从

答案:

2、单选题:

谢里夫的似动错觉实验证明了(  )社会心理现象的存在。

选项:
A:暗示
B:从众
C:模仿
D:服从
答案:

3、判断题:
采用线段判断任务证明从众现象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4、判断题:
当我们对自己独立判断的信心不足时,往往受到规范性影响而发生从众。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5、判断题:
在阿希的从众实验研究中,当有实验助手给出正确答案时,真被试的从众行为通常会升高。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电影院里观影的观众”属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2、判断题:
同学自发组成的学习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3、判断题:
大群体和小群体的划分就是根据群体人数的多少。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4、判断题:
“滥竽充数”这体现了 社会堕化现象。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判断题:
有人认为,社会惰化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意识下降,从而行为动力降低。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0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开放大学课程作业代写,有需要扫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