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列表
单选题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1
有机固体废物沼气发酵可以产生甲烷,以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
空气中甲烷含量达到5%-15%时易产生爆炸
C
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
D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正确答案:D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2
关于危险废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危险废物是指含有两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废物。
B
危险废物的特性包括急性毒性、浸出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传染性。
C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定标准和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D
危险废物可能具有一种或者同时含有几种危险特性。
正确答案:A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3
堆肥处理时,初始物料碳氮比以( ):1最为适宜。
A
25-35
B
10-25
C
40-45
D
45-55
正确答案:A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4
固体废物具有一些特性,如产生量大、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来源分布广泛并且一旦发生了由固体废物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其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 ( ) 。
A
不易恢复性
B
毒性
C
隐蔽性
D
感染性
正确答案:A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5
下列物质中,哪个不是好氧堆肥过程产生的( )。
A
CO2
B
SO2
C
NH3
D
CH4
正确答案:D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6
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两种气体是甲烷和( )
A
硫化氢
B
二氧化碳
C
氨
D
二氧化硫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7
好氧堆肥中,最适宜的堆肥原料质量含水率为 ( )
A
50-60%
B
45-50%
C
35-40%
D
40-45%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8
对于橡胶和塑料等废物,常采用 ( ) 法进行破碎。
A
辊式破碎
B
冲击式破碎
C
颚式破碎
D
低温破碎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9
在土地有限情况下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焚烧法而不用填埋法是因为焚烧法( )
A
建厂投资少
B
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特点
C
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D
对城市垃圾物质组成要求不高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10
粉煤灰属于_____。
A
农业固体废物
B
生活垃圾
C
放射性固体废物
D
工业固体废物
多选题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
1
以下关于高温好氧堆肥说法正确的是()。
A
高温好氧堆肥利用的是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
B
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可将有机物转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
C
高温好氧堆肥不能处理无机物
D
高温堆肥会生成人工腐殖质过程。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
2
危险废物的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它们的相态,而在于它们的危险特性,即具有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 、() 、()等独特性质。
A
传染性
B
浸出毒性
C
有害性
D
反应性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
3
目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方法有()。
A
堆肥
B
焚烧
C
填埋
D
以上都不是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
4
热解和焚烧的区别是()。
A
焚烧需氧气,放热生成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B
焚烧产生的能源可以直接回收利用发电或者供热,但二次污染大
C
热解的主要产物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炭黑,二次污染较小。
D
热解是在无氧或者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吸热的过程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
5
固体废物的焚烧可使废物体积减少 80%-90% ,还可以回收能量,目前从焚烧过程中回收的能量主要用于()和 ()等两个方面。
A
发酵
B
堆肥
C
发电
D
供热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
6
固体废物具有( ) 、( ) 二重性。
A
资源
B
时间
C
废物
D
空间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
7
固体废物按来源包括()。
A
农业固体废物
B
工业固体废物
C
城市生活垃圾
D
一般固体废物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一般得分:6
8
可采用堆肥处理技术的固体废物包括()。
A
塑料
B
畜禽粪便
C
污泥
D
生活垃圾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
9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原则包括()。
A
三化原则
B
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C
谁污染谁管理原则
D
全过程管理原则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6分难度:简单得分:6
10
现代化的堆肥一般由: 前处理 、()、() 、 后处理、 ()和储存组成。
A
后发酵
B
脱臭
C
填埋
D
主发酵
简答题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20分难度:简单得分:20
1
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固体废弃物并说明其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途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