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通过阅读与思考案例来分析巩固政策分析领域的知识点,并培养分析社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请在阅读本单元电子学材的基础上,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分析: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点击下方链接观看案例视频)
http://resm.bjou.edu.cn/#/playlock?coursewareID=e0391aca-59ff-11eb-abef-dec5265bb642
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寻求治理交通拥堵的策略,但一直没有寻到良策。2007年5月26日,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频繁的经济活动支撑着现代大都市的运转,而只有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快速流动起来。在国际上,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于一身的大都市,汽车保有量一般在400万辆至700万辆之间。专家分析,根据国际通行的按城市人口结构、城市功能等因素推算,北京城市机动车拥有量至少可以达到700万辆左右。300万辆还不及700万辆的1/2,以国际大都市而自我期许的北京,如果将交通的拥堵仅仅归因于车多,是很难说服市民的。
案例正文:
北京的行车之苦,可能许多人都领教过。如何改善北京的交通状况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算过一笔账,现在北京每天有200多万人或乘公交车、或打车、或开车上下班,由于拥堵平均每人一天可能多耗费1个小时的时间,从人力成本角度而言,每小时如果按20元算的话,200万人就要浪费4000万元。这里还没有算上燃油的消耗、空气的污染、汽车的损耗、道路的磨损及其他社会成本。所以说,治理交通拥堵意义重大,从这些数字中可见一斑。
北京的交通拥堵可能成为发展过程中的并发症,即“发展病”。发病很正常,但是想靠一个冲锋、一场运动就解决问题,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当然,治标的方法很多,但基于目前条件,只要能做到缓解拥堵就很不错了。根除不太可能,抑制才是关键,如果能堵得有准,堵得有规律,就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在提高,管理部门在逐渐发挥作用。治本的思路是要有一个宏观考虑,拿出一个综合方案供社会讨论,要真正对百姓和社会负责,不要只对政绩、对上面负责。城市要有功能规划,市场与办公场所别总是扎堆,政府部门挤在商业区有何好处?可以考虑让政府部门退出商业黄金地段,转到商业价值低的地方去。现有的城市功能布局要有所改变,合理的分工和布局的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过去那种“办多少件事、修多少条路”的承诺式缓解思路,显然只是一种小农经济的治理模式。北京的白颐路修了几次,但越修越堵,有的路段虽然能够快起来,但每遇信号灯必堵,车速的加快似乎只是迅速提高了堵车的速度。德胜门至马甸的快速路的建成,西直门立交桥的几次改造,五环路上清桥的“宏伟结构”,无不说明这一问题。
(案例来源:《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谢明 2009年2月)
相关链接:
人类史上最大的拥堵
一次堵车,举世瞩目。公元2010年9月,京藏高速公路实现了这件事情。
从空中俯拍,一辆辆货车在京藏高速上串成了“列车”,这也引来各大外国媒体的“围观”。英国《卫报》题为“欢迎来到人类史上最大的拥堵现场”的报道称:“京藏高速公路上已经堆积了成千上万的司机,酿成人类史上最长、最大的拥堵之一。有超过400名警察到现场维持秩序,顺便防止那些贩卖食物和水的商贩趁机提价。有的司机甚至提出希望邀请乐队过来,在路边开一次演唱会,以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
从北京到呼和浩特,一路上都能看到趁堵车兜售食品和水的附近村民。也许是因为“堵车经济”的兴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人显得轻车熟路,摩托车、强力夜光手电等装备一应俱全,让他们具备24小时“长期连续作战”的能力。比较受欢迎的食品是桶装方便面和村民自制的豆角排骨炒面,售价分别为5元和10元,购买的人很多。矿泉水卖得倒不是特别好,因为一般跑惯了长途的司机都有经验,会自己带上几瓶——这也实在是逼于无奈的未雨绸缪。
绵延数十公里的“超大停车场”上,到处是百无聊赖的司机,有的熄了火在驾驶室里倒头大睡,有的干脆下车在路边扎堆打起了扑克,几十个村民骑着摩托车在车流的缝隙之间穿梭来往,除了卖方便面、水果和开水,还有村民专营花钱带路,声称40元就可以带司机开车离开这片“堵”场,当然这还属于“团购价”,一定要几辆车拼到一起走才行。
在这场拥堵中,司机们三四天不下车、没处洗漱,都已经习以为常,每天仅以方便面和凉水充饥,耗尽了耐心,磨没了脾气,伸长了脖子等“长龙”一点一点向前挪,同时还要忍受大量的尾气和噪音。有的司机睡得太沉,以至于“车龙”都开始挪动了,还没能及时醒来跟进,又加剧了拥堵的复杂程度,任由后面的车喇叭按得震天响。到了晚上,等待通行的车流排出几十公里,明晃晃的车灯将天空都照得通亮。而车龙过处,地上丢满了瓜子壳、方便面碗和火腿肠衣,一片狼藉。堵车过后的高速公路,就像一片废弃的生活社区。
很多不常遭遇这种经历的司机自嘲说:这简直是一场令人胆寒的旅程。人们在对京藏高速大堵车头疼不已的同时,心里当然都很明白,错不在路,高速公路没有错,静静铺在那里,不会动,不能说。那么,京藏之痛到底是谁的痛,是谁的错,该谁来管,要怎么管,就值得好好琢磨一下了。(案例来源:2010-10-22《中国公路》)
思考问题:
你认为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是什么?
答题要求:
1.根据课程学材以及教学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回答;
1.不得相互***;
2.字数不少于200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