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列表
单选题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1
螺线管式自感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是为了( )。
A
提高灵敏度,减小温漂
B
降低成本
C
增加线圈对衔铁的吸引力
D
加长线圈的长度从而增加线性范围
学生答案:A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2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只适用于测量小位移是因为( )。
A
需要做非接触测量
B
传感器灵敏度与极板间距的平方成反比
C
电容量微弱,灵敏度太低
D
灵敏度太高
学生答案:B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3
应变式传感器采用半桥差动等臂电桥转换电路时,若电源电压为U时,其输出电压U0为( )。
A
B
C
D
学生答案:A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4
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
A
试件与电阻丝的线膨胀系数相同
B
电阻丝承受应力方向不同
C
电阻丝与试件材料不同
D
电阻丝有温度系数
学生答案:D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5
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物位时,应该选用( )。
A
变面积式
B
变介电常数式
C
空气介质变间隙式
D
变间隙式
学生答案:B
老师点评: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6
如将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接成差动形式,其灵敏度将( )。
A
增大两倍
B
减小一倍
C
保持不变
D
增大一倍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7
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比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大( )。
A
(10~30)倍
B
(30~50)倍
C
(50~70)倍
D
(70~90)倍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8
当电涡流线圈靠近非磁性导体(铜)板材后,线圈的等效电感L减小,调频转换电路的输出频率f( )。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9
传感器的组成部分中,直接感受到被测物理量的是( )。
A
敏感元件
B
转换元件
C
放大元件
D
转换电路
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10
下列对传感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传感器对机械振动的波形进行测试时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称为静态特性
B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构成传感器完整的代号
C
根据传感器感知外界信息的原理,传感器可分为物理类、化学类和生物类
D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多选题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1
传感器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
A
抗干扰元件
B
转换电路
C
放大元件
D
敏感元件
E
转换元件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2
电容式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中,( )用于差动电容量变化的测量。
A
运算放大电路
B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C
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D
调频电路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3
为了消除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可采用的温度补偿措施包括( )、( )和( )三种方法。
A
单丝自补偿
B
桥路补偿
C
双丝自补偿
D
冷端温度补偿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4
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的配用测量电路一般不适合选用( )。
A
运算放大器电路
B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C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D
直流电桥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5
变换力的弹性敏感元件的形式有( )等。
A
实心圆柱体
B
等截面悬臂梁
C
电感元件
D
扭转轴
E
空心圆柱体
F
电阻丝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6
( )会改变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
A
改变介电常数
B
改变极板间距离
C
改变极板面积
D
改变极板间电压
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5分难度:一般得分:5
7
自感式传感器常见的形式有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螺线管式自感传感器和差动螺线管式自感传感器。其中( )电感传感器仅能工作在很小一段的区域,因而只能用于微小位移的测量;( )电感传感器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适合于位移较大的场合测量。
A
螺线管式
B
变面积式
C
变气隙式
D
差动螺线管式
简答题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15分难度:一般得分:15
1
粘贴到试件上的电阻应变片,环境温度变化会引起电阻的相对变化,产生虚假应变,这种现象称为温度效应,简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15分难度:简单得分:12
2
什么是变压器电桥电路中的零点残余电压?简述零点残余误差产生原因。
题型:简答题主观题分值15分难度:一般得分:14
3
简述应变片在弹性元件上的布置原则,及哪几种电桥接法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江开江苏开放大学检测技术第一次形考作业最新答案
随机题搜索: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