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人类的审美最早可以上溯到( )时期。
选项:
A:文艺复兴
B:史前时期
C:中国殷商
D:西方古希腊
答案: 【西方古希腊】
2、单选题:
( )被称为美学之父。
选项:
A:黑格尔
B:鲍姆加通
C:康德
D:叔本华
答案: 【鲍姆加通】
3、单选题:
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是( )。
选项:
A:柏拉图
B:尼采
C:狄德罗
D:伽达默尔
答案: 【伽达默尔】
4、单选题:
( )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
选项:
A:黑格尔
B:休谟
C:康德
D:马克思
答案: 【黑格尔】
5、多选题:
美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具有两种特性,它们分别是( )。
选项:
A:人文体验描述
B:哲学思维
C:纯思辨
D:科学实证
答案: 【纯思辨;
科学实证】
6、多选题:
美学的目的是( )。
选项:
A:认识人的自由本质
B:认识人的完整人格
C:创造美的生活
D:培养审美能力
答案: 【认识人的自由本质;
认识人的完整人格;
创造美的生活;
培养审美能力】
7、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美学。(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8、判断题:
思维是审美心理中最杰出的心理功能。(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9、判断题:
艺术鉴赏经验对美学学习并不是必备的。(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尽美矣,又尽善也”,这句话是( )说的。
选项:
A:老子
B:孙子
C:庄子
D:孔子
答案: 【孔子】
2、单选题:
追问世界本质和本源的学问,是( )哲学。
选项:
A:本体论
B:认识论
C:语言论
D:方法论
答案: 【本体论】
3、单选题:
人类劳动本身之所以能为感受美的对象,其原因在于人类的( )能力。
选项:
A:情感表达
B:语言交流
C:自我意识
D:直立行走
答案: 【自我意识】
4、单选题:
提出“里仁为美”的著作,是( )。
选项:
A:《论语》
B:《孟子》
C:《战国策》
D:《淮南子》
答案: 【《论语》】
5、多选题:
认识论阶段美学的三个特点分别是( )。
选项:
A:神本主义
B:综合辩证意识
C:自由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 【综合辩证意识;
自由主义;
人本主义】
6、多选题:
美的劳动的具体性和现实性表现在( )等两个方面。
选项:
A:思想观念的更新
B:劳动工具的更新
C:生产方式的更新
D:生活方式的更新
答案: 【劳动工具的更新;
生产方式的更新】
7、多选题:
劳动的异化方式包括( )。
选项:
A:劳动产品的异化
B:劳动技能的异化
C:劳动过程的异化
D:劳动态度的异化
答案: 【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过程的异化】
8、判断题:
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9、判断题:
自由形式是没有内容的形式。(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0、判断题:
人类的审美能力有深刻的自然属性。(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11、判断题:
审美的本质是对人类劳动过程及其成果的自由体验与欣赏。(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关于审美经验的形成,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了( )。
选项:
A:理念说
B:移情说
C:审美直觉说
D:心理距离说
答案: 【心理距离说】
2、单选题:
理论家( )曾说,“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至于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无关。”
选项:
A:康德
B:黑格尔
C:叔本华
D:尼采
答案: 【黑格尔】
3、单选题:
刘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句,描述了审美想象的( )特性。
选项:
A:形象化
B:情感抚慰
C:超时空
D:抽象化
答案: 【超时空】
4、单选题:
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与现实情感相比,( )。
选项:
A:更抽象
B:更自由
C:没区别
D:更多伦理属性
答案: 【更自由】
5、多选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欣赏自然的两种模式分别是( )。
选项:
A:畅神观
B:比德观
C:认知观
D:投射观
答案: 【畅神观;
比德观】
6、多选题:
审美感知的三个特点分别是( )。
选项:
A:想象性
B:情感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答案: 【情感性;
整体性;
选择性】
7、多选题:
审美活动中的心理要素主要有( )。
选项:
A:想象
B:领悟
C:演绎
D:情感
答案: 【想象;
领悟;
情感】
8、判断题:
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疤痕妆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9、判断题:
康德认为,形象小于思想。(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10、判断题:
人类的审美经验不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下列思想家属于西方美学家的是( )。
选项:
A:严羽
B:刘勰
C:柏拉图
D:司空图
答案: 【】
2、单选题:
形式美组合规律的最高理想是( )。
选项:
A:平衡
B:和谐
C:对比
D:对称
答案: 【】
3、单选题:
色彩习惯性地被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这表明色彩具有( )。
选项:
A:神性
B:情感性
C:生物性
D:象征性
答案: 【】
4、多选题:
下列不属于形式美要素的是( )。
选项:
A:形
B:味
C:触
D:色
答案: 【】
5、多选题:
下列人物中属于极简主义绘画代表人的是( )。
选项:
A:凯利
B:雷曼
C:诺兰德
D:莫奈
答案: 【】
6、多选题:
下列属于形式美组合规律的分别是( )。
选项:
A:比例
B:对称
C:平衡
D:和谐
答案: 【】
7、判断题:
形式美在本质上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判断题:
对称是形式美的最高范畴。(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判断题:
被韩愈赞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的书法作品是《兰亭集序》(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形式美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社会美真正成为一种美的形态,最有可能是在( )。
选项:
A:19世纪
B:10世纪
C:上古时期
D:公元前5世纪
答案: 【】
2、单选题:
“环肥燕瘦”所表明的社会美属性是( )。
选项:
A:宗教属性
B:自然属性
C:道德属性
D:历史属性
答案: 【
3、单选题:
人格美的本质是( )。
选项:
A:道德
B:知识
C:阅历
D:技能
答案: 【】
4、多选题:
社会美的泛化所包含的三个方面是( )。
选项:
A:日常行为的规范化
B:社会生活的传媒化
C:物质生活的审美化
D:日常商品的符号化
答案: 【】
5、多选题:
节庆作为现象学意义上的属己时刻是指( )。
选项:
A:重返生命本源
B:占有人类本质
C:享受人性本真
D:走向个性自我
答案: 【】
6、判断题:
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的道德属性十分明显。(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7、判断题:
人体美主要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与劳动实践没有关系。(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揭示的是与他人共在的快乐。(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判断题:
西方的节日更有世俗情怀,东方的节日更有颠覆狂欢色彩。(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后现代主义学者鲍德里亚提出了文化的“内爆”这一概念。(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的提出者是( )。
选项: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答案: 【】
2、单选题:
“移情说”的理论代表人是( )。
选项:
A:叔本华
B:齐泽克
C:里普斯
D:布洛
答案: 【】
3、单选题:
自然美按其本性存在,没有人工修饰,这是自然美的( )。
选项:
A:道德性
B:认识性
C:超然性
D:自然性
答案: 【】
4、多选题:
劳动实践促生自然美的两种途径是( )。
选项:
A:改变情感方式
B:改变认知方式
C:提升实践能力
D:直接改造自然
答案: 【
5、多选题:
对自然美进行欣赏的“生命模式”具有( )等三个特点。
选项:
A:全感官
B:局部性
C:主客交融性
D:整体性
答案: 【】
6、多选题:
天然美广泛存在于( )等三个领域。
选项:
A:艺术领域
B:科技领域
C:自然领域
D:社会领域
答案: 【】
7、判断题:
自然美的处身性是指对自然的欣赏要切实地置身于自然环境。(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对自然美进行欣赏的介入模式,在本质上是主客二分的欣赏模式。(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判断题:
天然美这一概念在文化源头上更接近于西方。(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10、判断题:
天然美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社会道德的美。(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按照马克思以美的规律塑造的思想,( )承担着对现实审美更高综合的使命。
选项:
A:自然美
B:艺术美
C:形式美
D:社会美
答案: 【】
2、单选题:
( )是艺术美的灵魂。
选项:
A:再现
B:表现
C:形式因素
D:审美理想
答案: 【】
3、多选题:
时间艺术有( )。
选项:
A:音乐
B:绘画
C:雕塑
D:文学
答案: 【】
4、多选题:
装饰中人文意义表达有( )的层面。
选项:
A:形式美
B:哲学与宗教
C:政治意义
D:美学意义
答案: 【
5、多选题:
生活节奏韵律的艺术表达作为艺术美产生之后的深化发展,涵盖了艺术美对日常生活( )。
选项:
A:时间观念的改变
B:审美氛围的营造
C:审美理想的改变
D:自然美的改变
答案: 【】
6、判断题:
审美共通感的存在调动了主体的集体审美意识,在审美活动中找到了文化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7、判断题:
艺术美作为由艺术家承担体现的审美意识表现,是人的自由本质更自觉的一次对象化。(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判断题:
审美共通感是共通感的一种,共通感的产生有赖于个体的个性自由发展。(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艺术意象凝聚人生境界促进人生境界不断提升、心灵更加“澄明”。(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10、判断题:
“艺术终结论”的结论是艺术死亡了。(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审美范畴( )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最终成果。
选项:
A:崇高
B:丑
C:优美
D:悲剧
答案: 【
2、单选题:
审美范畴( )侧重展示人的本质对象化实现的曲折过程。
选项:
A:崇高
B:优美
C:丑
D:悲剧
答案: 【】
3、多选题:
康德认为,崇高的主体条件有( )。
选项:
A:有无所畏惧和抵抗的决心
B:强健的身体
C: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D:出于安全地带
答案: 【
4、多选题:
康德认为。崇高分为( )。
选项:
A:精神的崇高
B:数量的崇高
C:力量的崇高
D:身体的崇高
答案: 【】
5、判断题:
审美贫困正是主体消解,文化日益平面化、欲望化的结果(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6、判断题:
崇高是现实对实践最重充分的肯定。(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和谐与圆满是优美的典型特征。(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自然美中没有崇高。(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优美、崇高相互转化的常态性规律是由崇高趋向优美。(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在一定条件下,崇高会转化为悲剧。(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 )引起怜悯和恐惧而使人得到净化
选项:
A:悲剧
B:崇高
C:丑
D:优美
答案: 【】
2、单选题:
喜剧主角被称为( )。
选项:
A:圆满人物
B:扁平人物
C:崇高人物
D:典型人物
答案: 【】
3、单选题:
( )提出喜剧的“突然荣耀感”理论。
选项:
A:康德
B:霍布斯
C:叔本华
D:荣格
答案: 【】
4、多选题:
从对待喜剧主人公的价值态度出发,将喜剧分为( )。
选项:
A:否定性喜剧
B:崇高喜剧
C:肯定性喜剧
D:低俗喜剧
答案: 【】
5、多选题:
悲剧审美形态包含( )的基本要素。
选项:
A:悲剧主角
B:悲剧效果
C:悲剧悖论
D:悲剧事件
答案: 【】
6、判断题:
汪洋大海也可以有悲剧美。(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7、判断题:
悲剧常常体现“人性的毁灭”。(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8、判断题:
《泰坦尼克号》主人公杰克为保全女友自我牺牲,这是悲剧事件。(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9、判断题:
日常生活中没有悲剧的审美范畴。(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10、判断题:
《阿甘正传》是否定性喜剧。(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 )是人本质对象化的未实现和残缺状态。
选项:
A:悲剧
B:丑
C:优美
D:崇高
答案: 【】
2、单选题:
丑要掩盖其丑和炫耀其丑之时,丑就成了( )。
选项:
A:悲
B:喜
C:荒诞
D:怪
答案: 【】
3、多选题:
丑的事物所呈现的外观特点是( )。
选项:
A:不完整
B:无规律
C:不和谐
D:不渺小
答案: 【】
4、多选题:
丑可以分为( )
选项:
A:未知形态的丑
B:自然形态的丑
C:社会形态的丑
D:艺术形态的丑
答案: 【】
5、多选题:
丑的审美价值表现为( )
选项:
A:丰富和激活美的价值
B:否定美的价值
C:对比和陪衬美的价值
D:强化崇高美
答案: 【】
6、判断题:
雨果认为美与丑不能共存。(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7、判断题:
丑可以引起痛感,这与崇高相通。(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庄子否定了丑的审美范畴。(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荒诞是对无意义、无本质、无深度、无价值本身的对象化过程,因而也是对虚无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虚无。 (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荒诞作为审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内容的平面化和无中心。(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 )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观点。
选项:
A:贺拉斯
B:朗基努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
2、单选题:
“大乐与天地同和”一语出自( )。
选项:
A:《论语》
B:《礼记》
C:《毛诗序》
D:《庄子》
答案: 【】
3、单选题:
通过陶冶性情以改造人自身的缺点,使其健康发展,是指美育的( )功能。
选项:
A:提升境界
B:怡情养性
C:化性起伪
D:愉悦身心
答案: 【
4、多选题:
审美教育是一种( )。
选项:
A:形象教育
B:情感教育
C:理性教育
D:快乐教育
答案: 【】
5、多选题:
追求审美的人生就是追求( )。
选项:
A:爱的人生
B:诗意的人生
C:创造的人生
D:成功的人生
答案: 【】
6、多选题:
美育实施的途径包括( )。
选项:
A:艺术陶冶
B:理论学习
C:社会美育
D:自然欣赏
答案: 【】
7、判断题:
审美理论的学习是懂美的关键。(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
8、判断题:
艺术教育的娱乐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9、判断题:
自然美的欣赏常常侧重于形式方面。(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10、判断题:
美育是一种以审美活动为主要方式和手段的教育活动。(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