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国际友人的著作内容大都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具有什么体裁特点?( )
选项:
A:纪实性报告文学
B:小说创作
C:工作报告
D:意识流小说
答案: 【纪实性报告文学
】
2、单选题:
以下有关国际友人的丛书出版物,哪套是英文版的?( )
选项:
A:1981年的《国际友人丛书》
B:2015年的《国际名人看中国》
C:2003年的《中国之光》丛书
D:1991年的《国际友人丛书》
答案: 【2003年的《中国之光》丛书
】
3、单选题: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会标图案元素?( )
选项:
A:橄榄枝
B:地球
C:人物
D:鸽子
答案: 【人物
】
4、多选题:
学习本门课程,必要的学习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
选项:
A:阅读著作
B:批判性思维
C:联系实际
D:到实地参观
答案: 【阅读著作
;批判性思维
;联系实际
】
5、判断题:
国际友人在华行迹范围大都围绕上海、北平、西安、延安、重庆、武汉、昆明等几个主要的地理坐标城市。(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1932年圣诞节,埃德加·斯诺与谁举行了婚礼?( )
选项:
A:海伦·福斯特
B:尼姆·威尔斯·斯诺
C:海伦·斯诺
D:海伦·福斯特·斯诺
答案: 【海伦·福斯特
】
2、单选题:
1934年,埃德加·斯诺在哪所大学的新闻系担任讲师?( )
选项:
A:清华大学
B:燕京大学
C:北平大学
D:北京大学
答案: 【燕京大学
】
3、单选题:
谁帮助联络埃德加·斯诺前往陕北苏区?( )
选项:
A:王牧师
B:鲁迅
C:邓发
D:宋庆龄
答案: 【宋庆龄
】
4、多选题:
埃德加·斯诺在《复始之旅》中以“煽风点火”为标题记述“一二·九”运动,他们如何参与其中?( )
选项:
A:斯诺夫妇在家里鼓励并帮助了学生们的这次爱国行动。
B:斯诺夫妇走在学生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C:斯诺夫妇参与了“一二·九”运动的策划和抗议游行。
D:斯诺夫妇紧急通知并联系了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参与报道学生游行。
答案: 【斯诺夫妇在家里鼓励并帮助了学生们的这次爱国行动。
;斯诺夫妇参与了“一二·九”运动的策划和抗议游行。
;斯诺夫妇紧急通知并联系了驻平津的许多外国记者参与报道学生游行。
】
5、判断题:
在郑州火车站,埃德加·斯诺与一个从上海出发的美国医生接头,一起去西安。这个医生当时的名字叫马海德。(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埃德加·斯诺《复始之旅》中的“尼姆”一小节,主要内容是什么?( )
选项:
A:埃德加·斯诺对海伦的印象和他们婚前的浪漫故事。
B:斯诺夫妇在香港和菲律宾的生活。
C:斯诺夫妇在北平的生活。
D:斯诺夫妇回到美国后的生活。
答案: 【埃德加·斯诺对海伦的印象和他们婚前的浪漫故事。
】
2、单选题:
斯诺夫妇在东南亚结束了蜜月旅行后,在哪里定居?( )
选项:
A:北平
B:西安
C:武汉
D:上海
答案: 【北平
】
3、单选题:
海伦·斯诺逃离西安西京招待所的故事被她写进了她的哪一部著作里?( )
选项:
A:《我在中国的岁月》
B:《冒险的美国女人》
C:《续西行漫记》
D:《延安采访录》
答案: 【《我在中国的岁月》
】
4、单选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52年出版的《红尘》(Red Dust)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选项:
A:中共将领的生平传略
B:中国女性的生平传略
C:苏区女性的传略
D:延安苏区的百姓传略
答案: 【中共将领的生平传略
】
5、判断题:
到海伦·斯诺墓地来拜谒海伦的中美友人,都会带上黄玫瑰和来自中国的好消息。(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路易·艾黎出生在哪个国家?( )
选项:
A:美国
B:澳大利亚
C:英国
D:新西兰
答案:
2、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在宝鸡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工业合作社是哪一个?( )
选项:
A:机械合作社
B:铁器合作社
C:纺织合作社
D:军毯合作社
答案:
3、单选题:
培黎学校的教育模式是什么?( )
选项:
A:以文化课学习为主
B:半工半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以实践操作培训为主
D:以课程研学为主
答案:
4、多选题:
在中国工合发展的后期,路易·艾黎的新计划是什么?( )
选项:
A:培训未来工合的领导人
B:培训缺乏经验的工合组织者
C:对工合子弟和难民孩童进行技术培训
D:创办和经营培黎学校
答案:
5、判断题:
2018年,为纪念和庆祝中国工合成立80周年,在陕西凤县路易·艾黎旧居旁,建立开放了工合纪念馆。(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路易·艾黎对乔治·何克的第一印象如何?( )
选项:
A:性格优柔寡断
B:年轻幼稚
C:经验丰富
D:知识渊博
答案:
2、单选题:
乔治·何克最后的遗言是什么?( )
选项:
A:把他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
B:出版《我看到了一个新中国》
C:把他的骨灰移回英国
D:为他念《西行漫记》
答案:
3、多选题:
以下哪些事实表明,乔治·何克是个优秀的工合实干家?( )
选项:
A:他为培黎学校聘请更多的外籍教师
B:他为工合撰写英文宣传材料
C:他为工合西北办事处处理往来信件
D:他到工合基层去视察
答案:
4、判断题:
电影《黄石的孩子》主人公原型就是乔治·何克。(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判断题:
1945年,乔治·何克突然去世时,年仅30岁。他的墓地在甘肃的山丹。(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史沫特莱的家庭属于美国什么阶层?( )
选项:
A:中产阶层
B:贫苦矿工
C:农民
D:移民
答案:
2、单选题:
史沫特莱到达中国的第一个城市是哪里?( )
选项:
A:上海
B:广州
C:汉口
D:满洲里
答案:
3、单选题:
1937年9月,史沫特莱与谁一起,被护送回到西安?( )
选项:
A:海伦·斯诺
B:丁玲
C:邓颖超
D:吴光伟
答案:
4、多选题:
以下对史沫特莱1934年出版的《中国红军在前进》的说法哪几项正确?( )
选项:
A:它比埃德加·斯诺采写陕北红军还要早两年。
B:它的英文版书名是 China’s Red Army Marches。
C:它是史沫特莱到访江西苏区之后完成的著作。
D:它是西方记者首次撰写出版的江西苏区生活和红军在江西的书籍。
答案:
5、判断题:
史沫特莱的著作《伟大的道路——朱德生平和时代》记录了朱德整个一生所走过的道路。(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斯特朗对当时中国妇女运动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
选项:
A:持有异议
B:关注但无倾向
C:同情而有信心
D:较为悲观
答案:
2、多选题:
在《千千万万中国人》中斯特朗描述了哪三种类型的女性?( )
选项:
A:领导者
B:抗争者
C:追随者
D:沉睡者
答案:
3、判断题:
抗战期间,八路军剧团也投入战争,为唤醒民众积极地工作。斯特朗提到的剧团组织者是丁玲。(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4、判断题:
斯特朗称中国的抗战是一场“美国式的战争”,是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中国人为争取“生存、自由和幸福” 而进行的斗争。(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5、判断题:
七十四岁时,斯特朗走访了西宁,不顾高原反应,积极获取新消息,据此写出了两部书。(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罗斯福总统交给卡尔逊的特殊任务是什么?( )
选项:
A:写信联系毛泽东
B:写信告诉罗斯福中国的近况和事态发展趋势
C:写信告诉罗斯福中国的社会文化
D:写信联系蒋介石
答案:
2、单选题:
卡尔逊的部队在什么时候会高喊Gung Ho?( )
选项:
A:冲锋上阵的时候
B:部队修整时候
C:胜利之后
D:被俘虏的时候
答案:
3、单选题:
卡尔逊的主要职业是什么?( )
选项:
A:外交官
B:记者
C:军人
D:商人
答案:
4、多选题:
卡尔逊把八路军的神出鬼没游击战比作什么?( )
选项:
A:大象
B:啄木鸟
C:黄蜂
D:鳗鱼
答案:
5、判断题:
美国影片Gung Ho(《孤岛突击队》)的原型是卡尔逊以及他指挥的部队。(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第八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林迈可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
选项:
A:在燕京大学创办导师制
B:与白求恩一起行医
C:了解冀中的一个有趣的组织
D:拍摄中国的山水风光照片
答案:
2、单选题:
在延安,林迈可首先被任命为什么职位?( )
选项:
A:美军观察组联络员
B:新华社英语部播音员
C:新华社英语部编辑
D:18集团军通讯部的无线电通讯顾问
答案:
3、单选题:
林迈可有关中国的著作是?( )
选项:
A:《来自延安的报告:西方视角下的中共敌后抗战》
B:《林迈可小道》
C:《不为人知的华北战争》
D:《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记述》
答案:
4、多选题:
林迈可发挥他的无线电特长,在哪些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
选项:
A:拍摄大量根据地的抗战照片
B:开展英语翻译教学
C:帮助延安的对外广播宣传工作
D:促进根据地和边区电讯事业的发展
答案:
5、判断题:
林迈可毕业于剑桥大学,他的父亲是牛津大学教授。(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第九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网络评选的榜首人物是谁?( )
选项:
A:萨马兰奇
B:埃德加·斯诺
C:路易·艾黎
D:白求恩
答案:
2、单选题:
约翰·拉贝是哪国人?( )
选项:
A:英国人
B:苏联人
C:德国人
D:波兰人
答案:
3、单选题:
李约瑟难题是指什么?( )
选项:
A:中国为什么有灿烂的古代文明?
B:中国技术领域的先遣探索者和发现者是谁?
C:阻碍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D: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
答案:
4、单选题:
人民网强国论坛曾举办的“燃情岁月——国际友人的红色记忆”系列访谈节目的目的是什么? ( )
选项:
A:回顾国际友人与我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B:国际友人著作中的故事回顾
C:国际友人研究的国际合作
D:国际友人研究的发展探讨
答案:
5、判断题:
爱泼斯坦受宋庆龄的委托,撰写出版了《宋庆龄传记》。(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第十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1941年8月1日,谁创建了飞虎队?( )
选项:
A:宋美龄
B:蒋介石
C:埃文斯·卡尔逊
D:陈纳德
答案:
2、单选题:
公谊救护队抵达中国后的第一项任务是什么?( )
选项:
A:战后救济
B:参与工合
C:运输物资
D:医疗救护
答案:
3、单选题:
中外记者西北访问团中有几人是外国记者?( )
选项:
A:6人
B:5人
C:9人
D:2人
答案:
4、单选题:
为什么美军观察组把他们的食堂命名为惠特塞纪念堂?( )
选项:
A:为纪念厨师惠特塞
B:为纪念牺牲的观察组成员惠特塞
C:为纪念提前退役的成员惠特塞
D:为纪念气象观察员惠特塞
答案:
5、判断题:
飞虎队有三个中队,各自都有不同的名字,但三个中队队服的图案标志却都一样。(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