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答案木材·人类·环境最新答案

内容查看
查看价格15

见面课:中华民族的尚木精神

1、问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偏好什么材质的器具?( )
选项:
A:玻璃
B:金属
C:竹木
答案: 【竹木】

2、问题:中国人不崇尚石结构房屋是因为什么?( )
选项:
A:思想问题
B:材料问题
C:技术问题
答案: 【思想问题】

3、问题:影响木材表面花纹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
选项:
A:树木的生长环境
B:树木的遗传基因
C:A&B
答案: 【A&B】

4、问题:民间流行的桃木崇拜现象源出于什么?( )
选项:
A:桃木的辟邪功能
B:桃木的优良性能
C:民间的寓言故事
答案: 【民间的寓言故事】

5、问题:下面对华表木描述不正确是哪条?( )
选项:
A:古代用于装饰的木柱
B:古代王者用于纳谏的木柱
C:古代立于交叉路口用来指路的木柱
答案: 【古代用于装饰的木柱】

见面课:仿生自然 绿色发展

1、问题:木材仿生的基本属性在于( )。
选项:
A:生物相容性
B:表面润湿性
C:各向异性
D:活性基团
答案: 【生物相容性;
表面润湿性;
各向异性;
活性基团】

2、问题:仿生学是通过研究自然界生物的结构、性状、机理、行为以及相互作用,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 )构成的技术科学。
选项:
A:设计思想
B:系统
C:工作原理
D:组成
答案: 【设计思想;
系统;
工作原理】

3、问题:来源于对荷叶表面的仿生木材超疏水处理是当前木材改性和功能化利用的前沿技术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 )。
选项:
A:表面涂石蜡
B:表面热处理
C:表面炭化处理
D:表面构造微纳结构,接枝疏水官能团
答案: 【表面构造微纳结构,接枝疏水官能团】

4、问题:仿生“海鞘的环境响应”属性,制备出与使用环境变化相适应的新型木质基材料。( )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仿生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电子蛙眼能识别出( )的物体。
选项:
A:无定型
B:特定形
C:圆形
D:方形
答案: 【特定形】

见面课:木材功能化及发展和利用

1、问题:透明木材在制备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是要去除细胞壁中的( )。
选项:
A:木质素
B:抽提物
C:纤维素
D:半纤维素
答案: 【木质素】

2、问题:木材的老化现象主要是由于( )作用的结果。
选项:
A:水分
B:光降解
C:酸雨等污染物
D:其他三项全是
答案: 【其他三项全是】

3、问题:木材的三大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中最易于发生紫外光降解的组分是半纤维素,因为半纤维素上有很多活性很高的羟基。(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4、问题:木材在户外使用过程中发生老化,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选项:
A:光降解导致胞间层破坏,木材微观结构失效
B:雨水等加速老化进程,造成开裂变形
C:钻孔生物侵害导致木材强度下降
D:光降解过程中细胞壁和抽提物等组分发生自由基氧化导致木材表面颜色改变
答案: 【光降解导致胞间层破坏,木材微观结构失效;
雨水等加速老化进程,造成开裂变形;
光降解过程中细胞壁和抽提物等组分发生自由基氧化导致木材表面颜色改变】

5、问题:常见的室外木材老化防护方法有( )。
选项:
A:合理的结构设计避免气候因子的作用
B:木材表面用紫外线吸附剂等处理
C:木材实体进行化学改性增强尺寸稳定性
D:利用涂料进行表面涂饰
答案: 【合理的结构设计避免气候因子的作用;
木材表面用紫外线吸附剂等处理;
木材实体进行化学改性增强尺寸稳定性;
利用涂料进行表面涂饰】

见面课:森林与环境之和谐统一

1、问题:最新数据统计,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是——。
选项:
A:江西
B:内蒙
C:福建
D:黑龙江
答案: 【福建】

2、问题:我国——-部地区从气候条件来看适宜生长森林。
选项:
A:东
B:西
C:北
D:南
答案: 【东】

3、问题: 我国森林覆盖率由40年前的12%,提高到现在的——。
选项:
A:23.09%
B:22.36%
C:21.63%
D:22.96%
答案: 【22.96%】

4、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指标是——。
选项:
A:碳排放量
B:CO2
C:碳生产率
D:GDP
答案: 【碳生产率】

5、问题:通过植树造林、种植绿色植物及使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来抵消因人类活动而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叫做——。
选项:
A:碳生产率
B:碳的零排放
C:碳汇
D:碳源
答案: 【碳的零排放】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木材所具有的(  )波谱涨落与人体中所存在的生物节律的涨落一致时,人们产生平静、愉快的心情而有舒适感。
选项:
A:4/f
B:3/f
C:2/f
D:1/f
答案: 【1/f】

2、单选题:
木质地板(  )与密度成反比,密度愈小的木材,木材摩擦面能产生的变形越大,静摩擦力也越大。
选项:
A:静摩擦系数
B:静摩擦力
C:动摩擦系数
D:动摩擦力
答案: 【静摩擦系数】

3、单选题:
室内木材用量多,室温提高,湿度下降,木材解吸放出水分,能够(  )室内湿度。
选项:
A:降低
B:均影响
C:不影响
D:提高
答案: 【提高】

4、单选题:
(  )是由地板的缓冲作用、反弹作用及振动衰减作用三种要素组成的。
选项:
A:粗糙性
B:粘弹性
C:润湿性
D:柔韧性
答案: 【粘弹性】

5、单选题:
通过光合作用(  )被转化成糖类,糖类聚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为人类提供了可再生的永续利用的生物质和生物质能。
选项:
A:纤维素
B:二氧化碳
C:氧气
D:半纤维素
答案: 【二氧化碳】

6、判断题:
木材吸收紫外线,能减轻其对人体伤害;反射红外线,使人产生温暖感。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7、判断题:
对于冷暖感的评定,以恒温下热的移动量为基准确定,愈接近人体基础代谢量的热移动变化可看成是愈舒适的冷暖感。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8、判断题:
20℃下,成人的基本代谢量为每平方米58.62W,静坐为每平方米41.868W,步行为每平方米108.48W,疾走为每平方米251.1W。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9、判断题:
室内表面装修材料所占有的木材用量越多,湿度变化幅度越小,室内的湿度就越趋于稳定。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10、判断题:
针叶材表面粗滑感的触觉心理量和视觉心理量的相关性比阔叶材大。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世界气象组织2016年10月30日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达到了(  )。
选项:
A:358%
B:400%
C:405.1%
D:403.3%
答案: 【403.3%】

2、单选题:
2016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为工业化前水平的(  )。
选项:
A:145%
B:158%
C:200%
D:140%
答案: 【145%】

3、单选题: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持续一段时间一般指(  )。
选项:
A:8年
B:10年
C:2年
D:4年
答案: 【10年】

4、单选题:
塞罕坝荣获的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奖是(  )。
选项:
A:地球卫士奖
B:其余三项
C:环境贡献奖
D:保护地球奖
答案: 【地球卫士奖】

5、单选题:
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是(  )。
选项:
A:80.1%
B:75.2%
C:65.8%
D:73.9%
答案: 【75.2%】

6、单选题:
我国每年生产7亿多吨农作物秸秆,(  )作原料利用。
选项:
A:30%
B:40%
C:50%
D:20%
答案: 【30%】

7、单选题:
木结构、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建筑单位使用面积建筑材料的制造能源和碳排放顺序依次是:(  )。
选项:
A:木结构<钢架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B:木结构<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
C:木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D: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
答案: 【木结构<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

8、判断题:
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9、判断题:
木制品是将林木生长吸存的碳继续固定和储存,减少或避免这些材料所储存的碳又以别的形式回归到大气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10、判断题:
我国建筑业消耗的木材逐年递减。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判断题:
中国汉代出现的木棉布是由棉花织造而成。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2、判断题:
箭毒木新鲜树皮中的白色乳汁有剧毒,但箭毒木干树皮做成的树皮衣是绝对安全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3、判断题:
棉花是木棉树所开的花。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4、判断题:
作为食具,筷子的历史短于刀叉的历史。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5、判断题:
人类最早期的食物类型是素食。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6、判断题:
在人类形成的起始时期,人们的居家方式多为独木橧巢。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7、判断题:
被尊为世界航天事业先驱的万户是中国明初时期的一位木匠。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8、判断题:
现代水运交通起源于“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人类活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9、判断题:
人类扶着树干学会了站立,拄着木棍学会了直立行走。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10、单选题:
木鼓发源于人类母系氏族时期,从木鼓的传说和构造来看,属于(  )文化范畴。
选项:
A:父权
B:宗教
C:树神崇拜
D:女性生殖崇拜
答案: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超强木材具有高的比强度原因,主要归因于(  )。
选项:
A:超强木材含有大量的木质素。
B:脱完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木材,经过热压后,无定型的纤维素大分子形成更多的氢键连接。
C:超强木材含有大量的多羟基的半纤维素。
D:脱除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木材经过热压后所制备的超强木材体积减小了。
答案:

2、单选题:
天然木材是不透明的,其中(  )吸收了可见光的80%~95%。
选项:
A:木质素
B:纤维素
C:半纤维素
D:抽提物
答案:

3、单选题:
透明木材制备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脱除木材中的木质素,然后浸渍树脂,常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等,这是因为(  )。
选项:
A:这些树脂透明度高
B:这些树脂价格低廉
C:这些树脂强度好
D:这些树脂折射率与综纤维素近似
答案:

4、单选题:
利用环氧树脂制备的透明木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天然木材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透明木材的纵向拉伸强度不变,拉伸应变大幅提高
B:透明木材的横向拉伸强度变小,拉伸应变大幅提高
C:透明木材的横向拉伸强度不变,拉伸应变大幅提高
D:透明木材的纵向拉伸强度不变,拉伸应变大幅减小
答案:

5、单选题:
利用木材作为基材,在材料表面涂饰黑色氧化石墨烯,制备出了可以用于从海水中制备淡水的材料,其基本原理是利用(  )来实现。
选项:
A:海水自由蒸发
B:黑色表面的加热作用和木材的毛细作用
C:木材的隔离作用
D:木材的吸附作用
答案:

6、单选题:
木材具有微纳多级通道结构,基于木材这种特性制备可以过滤病毒的净水材料,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靠着(  )。
选项:
A:抽提物与病毒反应
B:木材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C:纹孔膜等微孔对病毒的过滤作用
D:微纳结构对病毒的吸附作用
答案:

7、单选题:
木材海水净化靠的是木材本身的微纳结构,下列哪个组织具有最小的通过直径?(  )
选项:
A:管胞
B:窗型纹孔
C:纹孔膜
D:导管
答案:

8、单选题:
在我国木材热处理一般分为浅度处理和深度处理,浅度处理温度和深度处理温度一般分别控制在(  )。
选项:
A:100℃至140℃之间;140℃至200℃之间
B:140℃至180℃之间;180℃至220℃之间
C:120℃至160℃之间;160℃至220℃之间
D:180℃至200℃之间;200℃至280℃之间
答案:

9、单选题:
木材热处理能够有效的增加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其原理是(  )。
选项:
A:在高温作用下,吸湿性强的半纤维素被降解,木质素结构被重构,木材细胞壁单位质量吸收的水分减少,膨胀幅度也会减少。
B:在高温作用下,吸湿性强的半纤维素被降解,纤维素结构被重构,木材细胞壁单位质量吸收的水分减少,膨胀幅度也会减少。
C:在高温作用下,吸湿性强的纤维素被降解,半纤维素结构被重构,木材细胞壁单位质量吸收的水分减少,膨胀幅度也会减少。
D:在高温作用下,吸湿性强的纤维素被降解,木质素结构被重构,木材细胞壁单位质量吸收的水分减少,膨胀幅度也会减少。
答案:

10、单选题:
木材热处理,最初起源于(  ),主要是基于传统干燥技术,利用过热水蒸气实现热处理。
选项:
A:奥地利
B:德国
C:芬兰
D:法国
答案: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
仿生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电子蛙眼能识别出(  )的物体。
选项:
A:无定形
B:特定形
C:方形
D:圆形
答案:

2、单选题:
蚊子在空中被雨水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蚊子受到的冲击力减小为自重的(  )倍。
选项:
A:20-50
B:300-400
C:50-300
D:400-500
答案:

3、单选题:
跳舞草当气温达25℃以上并在(  )分贝声音刺激下,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便“自行起舞”。
选项:
A:40
B:70
C:50
D:60
答案:

4、单选题:
穿山甲全身披着(  )块呈复瓦状排列、像鱼鳞一般硬角质厚甲片。
选项:
A:300-400
B:600-700
C:500-600
D:400-500
答案:

5、单选题:
穿山甲遭遇危险时,躯体紧缩称为(  )。
选项:
A:智能反应
B:自身保护
C:智能保护
D:智能行为
答案:

6、判断题:
由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差异通透性及主动运输的作用,胞膜和邻近地区保持一定的电位差,叫作静止电位。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7、判断题:
当外界刺激超过一定限度时,使离子移动方向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的现象叫作去极化。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8、判断题:
环保部启用蝙蝠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物多样性观测,监测气候变化,并对极端天气做出预警。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9、判断题:
混沌系统在随机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被定义为自组织。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10、判断题:
“环境自适应”是指生物体按照环境变化,调整其自身使得其行为在新的或者已经改变了的环境下达到最好的或者至少是环境容许的特性和功能。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0
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就打赏一下支持文章作者

评论0

请先

站点公告

开放大学课程作业代写,有需要扫码加微信

显示验证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